第三次見到楊尚是在公司后備干部競聘大會的現場。在自我介紹環節,他語速稍快,面對臺下一眾評委,臉漲得茄紫。“太緊張,腦子都‘短路’了。”下場后,他發來消息。
去年8月,我隨同2023屆新員工,從泰安出發,前往位于河北滄州的石港鐵路工地,開展為期一天的觀摩學習。一路奔波之后,到達工地已是晌午,只見人群中有個穿著藍工裝、個不高、臉黢黑的人快步迎了上來。他就是楊尚,石港項目的總工,也是此次工地觀摩的“導游”。
第二次見他是在公司的年度表彰大會上,他作為“技術管理標兵”上臺領獎,略帶緊張的臉上,擠出了一絲笑容。兩次遇見,都是匆匆一瞥。
今年年底,公司將舉辦先鋒宣講活動,他的名字赫然在列。為了寫好講稿,我們互加了好友,以一問一答的“云采訪”形式,慢慢熟絡起來。
工作14年,他有10年時光,都在老家河北修鐵路,參與建設的石濟高鐵、京張高鐵、京唐城際都已開通運營,最令人稱道的是,他還參與了黃莊公寓隔離點援建和豐沙線鐵路搶修。我根據他的工作履歷,擬出采訪清單,并主動打去電話。那天,他正在趕往設計院的車上,欣然答應了我的采訪需求。
在石濟高鐵,他用三天兩夜的時間,完成了工地“三集中”的地勘設計,破土動工時,更是吃住在工地,不覺苦累,只盼著自己繪制的規劃圖能夠成為現實;京唐城際屬于“上車”既“發車”的節奏,他和同事用一年時間完成了管段內全部主體工程,打贏了“保開通”攻堅戰;在石港鐵路,他擔負起全部技術質量工作,面對上跨鐵路、高速、河流、管線等十幾項危大工程,他以技術保安全,完成了一座座漂亮壯觀的大橋。
作為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,參與家鄉建設十年,我希望他用一句話來詮釋其中意義。他沉靜片刻,認真說到:“這么近,那么美,周末到河北。”話閉,我倆都忍不住大笑起來。
當然,最令人欽佩的,就屬兩次“星夜馳援”的經歷。工地上,大家都是管理人員,但在搶險現場,大家是都掄著錘子、舉著電鉆的“練家子”。
“房子誰不會蓋,咱就是學這個的。”“能不著急嘛,火車停了70多個小時。”……他的赤子之心、他的大義真情,都化作滔滔文思,凝聚為站得住、立得起的筑路人群像。
這期間,我們又“隔空”對話了很多次。每完成一稿,我都照例發他把關,工地事多,他只能用手機看,隨后回復:真好,謝謝。(陳亞楠)